你的名字
《你的名字》这部电影告诉我们:你找到女朋友的几率,与神灵显现彗星撞地球的几率差不多。
关注生活 生命感悟
我的碎碎念
《你的名字》这部电影告诉我们:你找到女朋友的几率,与神灵显现彗星撞地球的几率差不多。
A:明年7月万达就开门了,就可以去万达看电影了。
B笑笑说:明年7月我还在不在这都不一定咯。
A突然突然沉默无言,B仿佛意识到这话题似乎有一分凝重。
B:应该都还在这。
A一直放不下这句顺口而出的玩笑,面对即将离去的风景,回来一直听着音乐。
返回美国的比利,面对姐姐的愧疚,拉拉队美女的羁绊,以及最起码能保障的人身安全时,就在纠结还要不要回到伊拉克;比利经过中场表演的纠结彷徨与抉择,最后做出选择,当他坐上车的那一刻,他说,赶快送我回战场吧,那里才是最安全的地方。
战士觉得战场时最安全的地方,而我的战场在哪里?
每个人身上都有“七月”与“安生”的影子,安稳中向往自由,在自由中贪恋安稳,可她们并没勇气朝另一个自己迈开一步,无法直面走上与当初选择截然相反的道路。
七月与安生,其实是一个人的两面,时而七月,时而安生,这大概才是人的一生。
–《七月与安生》影评
当我们开始享受一个人的生活,开始懂得了用读书,工作,吃饭,看电影,或者坚持一些小爱好来填满自己的生活,而不是一味的将排挤孤独的方式寄托于另一个人,才能真切的感受到生活的舒适和自由,才不会在面对所爱的人时,试图用孤独,付出来打动对方,捆绑对方,而是应该彼此支撑,彼此成全。
我的女友说,有次一个人去看电影恰逢自己的理发师坐在后排,结果回头全店都知道了,人人都发来怜悯:你这么可怜啊!下次实在没人,叫我啊!
女友说:我TM很可怜吗?真没觉得啊!我是真心喜欢一个人去看电影啊!很不正常吗?
“为什么大众都喜欢用自己的标准,去判定一个人是否孤单呢?”
我懂啊。因为,我也是个非常喜欢一个人去看电影的人。当灯黯淡下来,那两个小时对我而言是一种莫大的享受。可以毫无顾忌地随着剧情去微笑或是流泪,在灯亮起来的那一刹平静走出去,如果是一场好电影,心情仿佛“借我一生”那般动容。
除此之外,我还是个喜欢一个人喝咖啡的人。我当然热爱和朋友喧闹的时光,可是,我也享受那些一个人的当下。一个人看电影,一个人跑步,一个人坐在车内听歌,我管这些时刻都叫做:隐秘的愉悦。我舍不得跟任何人分享。这一刻,我只想和自己天荒地老。
人这一生,大多数时候活在自己不想要的喧闹之中。出生时候就是一场判定,随后上学,一张成绩表将你和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成天捆绑在一起胡搅蛮缠;后来,有人划分你是什么星座,又属于怎样的人群。
人人在垂怜你的孤单,赞颂你的圆满,于是你开始误以为自己喜欢喧闹。在美好的年纪里,以为一个人是一种罪,迫切寻找恋人,本能地结束单身,后来很多女人发现,原来不过是从一个人的孤独,奔向一群人的孤独。
这才发现这世上,的确是有贪恋孤独的野生动物。如非洲草原上孤独的狮,凌厉的豹,她们甚至是独自抚养幼崽,独自穿越星空下的寂寥——我觉得那就是某一种,我们啊。
回想起来,救赎我们的从来也是一个人的时光。在某一刻,四下寂静无声,你才会突然懂得自己要什么。那女孩失恋,三年未忘,在后来的日子里学会攀岩,说有一天在野外的山顶,翻越的那一瞬突然见到远方夕阳,四下风声萧肃,顿时一颗心如同糖在开水中化掉,满心释然,就在那一刻,原谅了自己,宽恕了自己。
《家族的形式》里,丧偶的父亲说:我的妻子死后,我才知道什么叫寂寞。可是,我的儿子三十九岁没有结婚,我不知道他寂寞起来是什么样子的。
我的一位五十岁的亲戚说,我已经看不懂这个世界很久了。我也看不懂这个世界上的年轻人,在想什么。他们好像什么都不做,又好像什么都愿意做——更难让人理解的,我不知道一人生活着的感觉是怎么样的。
他也有一个三十二岁还没有结婚的儿子。也曾试图去陪伴儿子在城市里住过一段时间,可是结果就是:“我要吃饭的时候,他还没起床;我要睡觉了,他要出去吃饭了。”
我笑:“随他去啊。他真的一个人活得很好啊。”
因为写稿关系,我常有机会坐在咖啡馆的窗边观察路人。真的会看到那些戴着耳机的年轻男子,他们同样会在咖啡馆一个人,一坐就是一下午。看书,或是手机,或是听音乐。
因为老人不会知道,科技使得现在的一个人,已经很难真的叫做“一个人”。每个人都有自己那个“非人类”的陪伴,如我,可以和自己的书还有文字呆一天。很多人,可以和自己的摄影草稿,绘画作品,音乐宠物,呆一天。他们比一个“人”,可能更懂我们。
我隐隐觉得,未来的快乐人群,将真的属于那种既可以觥筹交错,也能安抚自己的人。那一刻,请相信我们真的是有在享受的。
请不要用你的好心,打扰我和我自己天荒地老。
再也不跟着几对情侣来KTV了。